新華社北京5月25日電(新華社記者華曄迪、趙曉輝、劉開雄)7.4%--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,這是十幾個季度以來的最低值,中國經濟已然處在轉折點。7.4%背後,是產能過屍是資源環境不堪重負,是原有增長模式難以為繼;同樣在這個數字之下,實體經濟中也涌動著創新和轉型熱潮,新的增長正在蓄勢。
      在中小板推出十周年的時間點上,記者走訪中小板企業,以此為窗口回顧中國經濟走過的路,也窺得中國經濟實現更有質量增長的希望。
      中小板涌動轉型潮
      當珠海的德豪潤達忙於整合不久前收購的雷士照明、鞏固其中國LED業規模最大全產業鏈公司地位之時,浙江的盾安環境正著手構建一家合資企業,意圖將其在中央空調、製冷配件等領域建立的優勢再拓展至傳感器領域。
      眼下的中國,在經濟增長模式調整的大背景下,企業中涌動著轉型升級的潮流。資本市場正在掀起的併購重組潮從側面印證著這一點:據不完全統計,去年滬深兩市共發生2000餘起併購重組項默而今年年初至今併購交易數量已超過500家次。
      “中小板公司為轉型升級進行併購重組主要有三種類型:行業前景良好的公司多通過併購橫向擴充產能;具備一定實力但處於產業鏈上游、利潤水平偏低的公司多尋求縱向打通產業鏈條;行業前景暗淡的公司則多轉投新產業。”深交所有關負責人說。
      在中小板公司進行的一項抽樣調查顯示,近70%的公司選擇橫向發展,通過豐富產品類型、提升產品質量、優化銷售渠道提升競爭力;20%的公司則走縱向擴張發展道路,實現全產業鏈價值創造;10%左右的公司在發展到一定規模後,走向多元化經營發展之路。
      在匯聚14家上市公司的縣級市浙江諸暨,金融辦主任陳文進告訴記者,僅去年一年,諸暨上市公司中交易額在2000萬元以上的併購項目就達到5個,交易總額近5億元。直接服務於上市公司的券商感受更深刻。“即便在IPO暫停的一年多時間里,投行部也並未因此歇下來,上市公司有太多的併購重組欲望需要滿足”。國信證券副總裁胡華勇說。
      這一過程中,一批上市公司通過引進人才、技術創新、加大技改投入,加快進入產業鏈中的高端領域,加速向設計研發和品牌營銷兩端延伸,提高了產品檔次和附加值。
      不僅如此,轉型升級也體現在生產效率提高和釋放勞動力資源上。盾安環境董事長葛亞飛說,他們正在進行的自動化、智能化改造將大大緩解困擾企業發展的人力資源不足問題,未來幾年,所需勞動力資源將在目前萬人基礎上減少四千人。
      資本市場的強大助力
      在德豪潤達巨大的產品展示廳里,指著大廳里的各類LED照明產品,副總裁鄧飛自豪地說:“這些可與世界最先進技術媲美。”目前,德豪潤達參與承擔國家級LED科研項目4個,其在LED領域所積累的技術、專利及產能等已超越臺灣、韓國等眾多先行企業。
      而僅僅四年前,這家2004年中小板設立之初就上市的企業,還只是一家從事廚房小家電貼牌生產的外向型企業;鋼材、塑料等主要原材料價格連續多年上漲、美元兌人民幣不斷貶值,讓彼時的德豪潤達徹底進入微利時代,公司徘徊在虧損的邊緣。
      “這一切的變化得益於資本市場的助力。”鄧飛說。在主業轉型的關鍵時期,德豪潤達從2010年起至今年3月先後進行三次定向增發,其中已完成兩次股票增發工作,實際募資30億元,去年3月還通過發行公司債籌資8億元。
      德豪潤達只是中小板上市公司的一個縮影。在企業通過“科技+資本”實現快速發展的過程中,IPO與再融資、併購重組、股權激勵等方式成為上市公司迅速發展壯大的“秘笈”。
      一方面,通過資本市場,企業獲得強大的資金支持。統計顯示,截至今年4月底,深交所中小板公司有719家,IPO募資總額達4864億元,共有422家次的公司進行再融資,再融資金額達2441億元。
      另一方面,多家企業借助資本市場併購重組,順利實現轉型升級。自中小企業板成立以來,累計有108家公司推出重組預案,59家公司完成重大資產重組,其中不乏細分行業領軍公司,通過併購重組取得跨越式成長。
      在中小板719家上市公司中,有392家主導產品在市場位居前三,其中282家主導產品位居國內市場第一,108家主導產品位居國際市場前三。
      尤為值得一提的是,2008年底,在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衝擊之下,中小板主導產品居國內市場前三的公司家數不降反增,由150家增長到186家。
      蓄勢更有質量的增長
      眼下的中小板企業,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條件、有基礎實現更具質量的增長。
      在北京國際車展上,比亞迪推出的全新雙模混合動力SUV車型“唐”,在國際大牌汽車中毫不遜色,比亞迪與戴姆勒公司合作的電動車型騰勢也同期亮相。外界評價說,“這家中國公司從性能、安全、油耗三方面重新定義了汽車”。
      很少有人註意到,如今已是中小板市值第一、躋身全球技術最領先的電動汽車製造商之列的比亞迪,十幾年前還只是一家從事手機配件電池生產的無名企業。
      “走發達國家企業走過的發展老路,是一條困難的坡道;結合中國國情,走一條不一樣的發展之路,才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。”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說。
      葛亞飛也回憶說,上市十年來,伴隨著企業由小到大,由大轉乾盾安環境的發展目標從最初成為“不錯的裝備製造企業”,到後來想成為“中國比較大的中央空調行業智能集團”,到如今已著力要發展為“世界級的行業龍頭企業”。
      “越來越多的中小板公司,逐漸從追求產能規模的外延擴張式發展,轉向追求企業長遠健康發展、併在全球範圍內保持公司行業比較優勢的發展模式。”深交所人士說。
      多年來,中國企業多位於產業鏈低端,處於“只賺吆喝不賺錢”的窘境。中國經濟發展至今,以勞動力密集型、製造加工為主的傳統行業面臨諸多瓶頸,促使企業轉型升級進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先機,從而提高經濟發展質量。新需求被挖掘,新技術、新思路、新模式不斷涌現,一批具有全球視野的世界級企業也初露端倪。
      深交所中小板人士坦言,通過在傳統製造業領域的經年積累,中國企業具備了更為精細的生產和管理能力,也讓企業有條件、有實力向更廣闊的天地擴展,也有更堅實的基礎探索更為嶄新的領域。
      “如果沒有當年代工生產鋰電池的奮鬥經歷,今天的比亞迪恐怕很難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占領先機。”一位觀察人士說。
      如今的中國,站在一個時代的結束點上,同時,這也是一個新時代的起點。  (原標題:蓄勢"新增長"--來自中小板企業的轉型升級報告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a50oaozq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